时间: 2024-10-26 15:02:54 | 作者: 汽车模具
钢材是汽车车身零部件上用量最多的材料,每辆汽车用钢比例大约在72%-88%左右。由于可制造性、耐久性和轻量化等优点,高强度钢(AHSS)在汽车行业中的用量正在不断增加。 今天,螺丝君通过回顾钢材的发展历史、分析九大新能源汽车厂商的高强度钢占比情况,来分享高强度钢在新能源汽车中的应用现状和未来趋势。 钢材的发展经历了多个阶段,从传统钢材到先进高强度钢(AHSS),每一代钢材都在性能和应用上有显著的提升。 普通碳钢(Mild)、烘烤硬化钢(BH)、碳锰钢(CMn)、间隙原子钢(IF/IF-HS)和合金钢(HSLA)这些传统钢材主要以铁素体组织为基体,使用固溶强化、析出强化和晶粒细化作为强化手段,因其性能多样性、优良的加工性能和成熟的供应链,在汽车工业和其他制造业中都有广泛的应用。 第一代高强度钢包括双相钢(DP)、铁素体贝氏体钢(FB)、热冲压钢(PQS)、相变诱导塑性钢(TRIP)、复相钢(CP)、马氏体钢(MS)和热冲压钢(PHS)。这些钢材通过组织强化和相变强化进一步提升强度,组织构成一般为铁素体基体加低温相变产物。其中,热冲压钢(PHS)因其先进工艺和卓越性能常被特殊强调。 第二代高强度钢为全奥氏体组织,包括奥氏体不锈钢和孪晶诱发塑性钢( TWIP) ,通常表现出优秀的强度-延展性平衡。然而,大量合金元素导致成本高、较低的屈服强度以及加工难度大等缺点,推动了第三代高强度钢的发展。 第三代高强度钢经过特殊设计,在超细晶粒铁素体、贝氏体或马氏体组织中引入稳定化的奥氏体,在低成本的前提下,同时提高钢种的强度和塑性。最重要的包含双相钢(DH)、多相钢(CH)、贝氏体铁素体钢(TBF)、无碳化物贝氏体钢(CFB)、淬火延性钢(QP)和中锰钢(MedMn)。 每种钢材通过特定的化学成分和加工工艺实现不同的性能平衡,满足特定应用需求。例如,QP钢和TBF钢通过残余奥氏体相变提高塑性,MedMn钢则利用锰的合金化效应提升性能。 总结来看,第一代高强度钢强度最高但变形性最差;第二代高强度钢强度适中、变形性能优异,成本高;第三代高强度钢在强度和变形性之间取得平衡,成本较低,适用于生产汽车底盘零件。 各大汽车厂商依据自己的设计理念和成本考量,采用了不同比例的高强度钢,以提升车辆的安全性能和整体性能。接下来,我们将分享各厂商在车身高强度钢占比方面的详细情况,展示高强度钢在新能源汽车中的实际应用。 在了解了九大品牌在车身高强度钢占比方面的详细情况后,我们大家可以进一步分析高强度钢在新能源汽车中的应用现状。 多样化应用:各大品牌在车身结构中采用了不同比例的高强度钢,体现了材料应用的多样性。例如,特斯拉Model Y采用了钢铝混合车身,而比亚迪唐dmp和领克03 0T则分别采取了了63%和74%的高强度钢。 关键部件的使用:高强度钢,尤其是热成型钢/热冲压钢(PHS),因其卓越的强度和塑性,在关键安全部件中发挥着及其重要的作用,如车门、车顶横梁和防撞梁等。 成本与性能的平衡:各厂商在设计中考虑了成本和性能,通过选择正真适合的高强度钢比例来优化车辆的安全性和制造成本。 随着汽车轻量化和电动化的趋势,高强度钢的创新应用将继续推动汽车性能的提升。以下是螺丝君对未来趋势的总结和展望。 轻量化与电动化:随着汽车轻量化和电动化的趋势,高强度钢的创新应用将继续推动汽车性能的提升。轻量化不仅有助于提高车辆的能效,还能延长电动车的续航里程。 材料技术的进步:未来,高强度钢的开发将更看重提高强度和延展性,同时降低生产所带来的成本和加工难度。第三代高强度钢的发展将逐步推动这一趋势。 可持续发展:高强度钢的应用有助于减少车辆的碳排放,符合环保和可持续发展的要求。随着环保法规的日益严格,汽车制造商将更加依赖高强度钢来满足这些要求。 高强度钢在新能源汽车中的应用现状和未来趋势表明,它将继续在提升车辆性能和安全性方面发挥关键作用,预示着一个更安全、更高效的汽车时代的到来。 |
||
[ 返回 ] |